send link to app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HD


4.6 ( 6416 ratings )
Voyages Éducation
Développeur Tianjin Hengda Wenbo S.&T.Co.,LTD.
Libre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坐落于南宁市民族广场东侧,占地面积约60亩,是一家省(自治区)级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也是广西目前唯一的一家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舍主体建筑陈列大楼是一座具有壮族干栏式建筑特点的长方体大型建筑,集陈列展览和业务办公于一体,一至二楼用于陈列展览,三楼用于办公。陈列大楼后面,是一块24000平方米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文物苑。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前身是1934年在南宁创立的广西省立博物馆。当时已初具规模,文物藏品达2万多件,还有大量的石刻拓片和各种新旧图书资料,并举办过各种展览。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广西省立博物馆几度搬迁,处于风雨飘摇、举步维艰之中,文物损失严重,馆名也多次更改,直到新中国成立,广西的文博事业才得到复苏。经过多年筹备,1956年5月1日,广西省博物馆大楼竣工,宣告重建工作完成。1958年3月,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广西博物馆遂改为现名。1978年建成目前的陈列大楼 。
民族文物苑作为民族民俗展览向室外的延伸和扩展,始建于1988年,是一座地方性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物陈列馆。文物苑的大门迎面是一个巨大的铜鼓励模型,鲜明地突出了广西是铜鼓之乡的特色。苑内建有独特的民居建筑,如壮族的干栏、瑶族竹楼、苗族吊楼、侗族风雨桥和鼓楼等,或坐落在山上密林中,或建在依山傍水的草坪上。每逢节日,还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体节目。
目前,广西博物馆馆藏文物达42258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48件(套),二级文物1977件(套),三级文物3867件(套)。馆内拥有80万年前的手斧,新石器时代神秘的大石铲,商代的兽面纹提梁铜卣,汉代写有370多字的《从器志》木牍,绘有神话故事的漆绘铜盆和漆绘铜筒,高115.5厘米的大铜马,形神兼备的铜牛,能消烟尘的铜凤灯以及富有特色的羊角钮铜钟、越式铜鼎、干栏式铜仓等大量出土文物藏品;革命文物、古旧字画以及各种传世文物等,也不乏珍品。本馆还收藏有大量的图书资料,其中线装古籍达3万多册,弥足珍贵,是自治区级重点古籍保护单位以及自治区级古籍修复中心。
目前,在本馆展出的基本陈列有:《瓯骆遗粹——广西百越文化文物陈列》、《瓷美如花——馆藏瓷器精品展》。与此同时,本馆充分利用馆藏资源,推陈出新,打造“丹青桂韵”系列,每年展出3-4个专题,每个专题展期一般为3个月。此外,本馆还引进高水平的外地展览,经常举办图片、摄影为主的临时性专题展览。全年平均共举办各类展览40多个,极大的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本馆还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娱乐功能,根据不同的阶段、节假日,举办博物馆知识堂系列活动、中华传统节日系列活动、青少年活动中心主题活动、艺术体验活动、书画沙龙系列活动、文物鉴赏活动等。
本馆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版的学术专著以及发表的论文、考察报告均十分丰富,内容涉及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等等。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秘书处设在本馆,因此,本馆在铜鼓研究方面尤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曾多次组织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古代铜鼓和青铜文化国际学术会议,促进了该学术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出版了《铜鼓文化》、《越南铜鼓》等专著,其中,由广西博物馆、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和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编写,由科学出版社于2011年正式编辑出版的专业性图录——《越南铜鼓》荣获2012年美国国家金墨奖锡奖,这也是我馆出版图书中首次获得国际出版印制行业重要奖项,在国内外都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文化产品开发方面,本馆研发了青花伞、凤灯钥匙牌、《丹青桂韵》书画书签册、梅瓶笔记本、“瓷美如花”明信片、“瓯骆遗粹”明信片、青铜累蹲蛙、铜熏、青铜竹节笔筒、青铜麒麟尊、三羊开泰茶叶罐(影青釉)、三羊开泰茶叶罐(青花)、粉彩梅竹图梅瓶、青花竹节套杯、青花竹节对杯、青花竹节杯、广西铜鼓(仿制品)、铜凤灯(大号)、铜凤灯(中号)、铜凤灯(小号)、翔鹭纹铜鼓、山水图丝巾、墨马图纸巾、石涛山水丝巾、古道岩书字丝巾、珐琅彩百花纹五孔瓶、骆越王腰牌等多项文创产品荣获国际、国内金奖。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在国家全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广西积极推进民族文化强区的战略部署下,广西博物馆全体干部职工精诚团结、开拓进取,积极推进博物馆改扩建工作,增加基础设施,更新陈列展览,强化服务功能,以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力争在不久的将来使本馆变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现代化的博物馆。